[USA]外星智慧已经使用微子通讯了?
时间:2021-01-11 02:54:4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1964年,科学家根据文明所使用的能源量级,将宇宙中的文明由低到高分成了三个等级,分别是一级、二级和三级文明,对应着I型、II型和III型。
由于提出这种划分方法的是天体物理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肖夫,所以这种划分方法也被人们称为“卡尔达肖夫指数”。
上世纪六十年代,理论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基于“卡尔达肖夫指数”,提出了后来科幻作品中经常会出现的“戴森球”理论。
戴森认为,“卡尔达肖夫指数”达到二级的文明会因为对能源的大量需求,从而建造一种将整颗恒星包覆吸取其能量的超级建筑,拥有类似功能的这种超级建筑就是“戴森球”。
相比虚无缥缈的外星信号,“戴森球”表面散发出的红外辐射,将会是人类寻找外星文明踪迹最显眼的目标。
或许你会觉得戴森提出的理论有些天方夜谭,但戴森在1966年的一篇论文“寻找地外技术”(The Search for Extrateral Technology)中指出,寻找宇宙中外星文明的最重要原则是——考虑最大规模的“人工”痕迹,由物理规则对其做出设定。
简单来说,以人类自身的科技发展状况和水平衡量,无论工程多么的科幻、浩大和超乎想象,只要它符合宇宙中最基本的物理定律,就完全有可能在现实中出现。
作为寻找外星文明最重要的手段,科学家们对宇宙中可能存在的超级建筑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设想。
“Triton Systems”技术公司中的阿尔伯特·杰克逊(Albert Jackson)博士最近提出,外星人很有可能正在使用某些自然宇宙天体发射中微子信号。
此前, 阿尔伯特·杰克逊曾在自己的论文中提出,科技发达的外星文明或许正利用黑洞作引力透镜,继而向整个星系发送激光信号和引力波。而在这项最新研究中,阿尔伯特·杰克逊又提出了他们使用中微子通讯的种种可能性。
阿尔伯特·杰克逊指出,中微子的性质和引力波差不多,任何发射方向上几乎都不会发生衰减,并且它还能以非常少的损耗穿透无处不在的星际介质,更好的在宇宙中进行传播。
根据科学家的计算,中微子的传播距离几乎能够横跨整个可观测宇宙的直径,也就是930亿光年的距离。
相比之下,红外线波长的光子虽然也具有良好的穿透率,但它还是会被尘埃和各种气体慢慢的吸收,从而导致传播性大幅度衰减。
而中微子通讯虽然传播效果很好,但发射难度却非常高,因为它需要借助“引力透镜效应”。所谓的“引力透镜效应”指的是,大质量天体会扭曲附近空间,使得光线传播也发生扭曲,产生和凸面镜相似的聚光效果。
如果将中微子作为“光源”,就可以通过引力透镜聚焦生成强大的信号,进行精确的超远距离传播。
中子星和黑洞是宇宙中质量最大的天体,如果将中微子的发射装置放置在中子星或黑洞的附近,那么释放出的中微子就会被透镜聚焦成一道强束。如果可以近距离观察就会发现,这束光看起来非常的“紧”。
阿尔伯特·杰克逊指出,为了获得各向同性发射的效果,必须放置非常多的发射器,初步估计数量至少为10^18个(1后面18个0),这庞大的数量和银河系恒星总数的十亿倍对等。
想要完成这种庞大的工程,其文明等级至少要是卡尔达肖夫指数中的二级文明。当然了,虽然看着极为惊人,但其仍为超出普通物理学的理论范畴,所以在现实中有存在的可能。
阿尔伯特·杰克逊表示,目前世界各地有很多的中微子望远镜,如果宇宙中真的有外星文明在用中微子广播,那么人类必然能够发现这种不符合常理的中微子数量,毕竟相比自然产生的数量,传播所需要的中微子实在太多了。
总的来说,相比直接搜索外星生命,显然还是寻找他们的“技术标签”来得更加快捷和高效。
正如弗里曼·戴森在一篇文章中说过的那样:“当我们在宇宙中寻找地外文明的时候,我们最先要寻找的应该是工程技术,而不是智慧生命本身。虽然直接寻找智慧生命会给我们带来更大、更直观的回报,但是工程技术才是我们唯一有机会亲眼看到的东西。”
出处:头条号 @怪奇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