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历时29年的“全球吃饭情况调查”:中国人的饮食能打几分?

时间:2022-10-11 15:58:4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近日,《自然·食品》杂志发表了一项时间跨度近30年的全球人口“吃饭情况调查”,涉及185个国家和地区。

研究梳理了“全球膳食数据库”1100多项调查后发现,从1990年到2018年,除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外,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饮食质量均略有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饮食质量进步明显,健康指数上升幅度排名全球第四。

受访专家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 金晖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 范志红

本文作者 | 生命时报记者 任琳贤 王冰洁

如果给饮食打分,国人得几分?

美国塔夫茨大学弗里德曼营养科学与政策学院的研究人员,将饮食评价划分为9项。

◎健康项(6项)

豆类/坚果、全谷物、水果、多不饱和脂肪酸、海产品(欧米伽3脂肪酸)、非淀粉类蔬菜

◎不健康项(3项)

含糖饮料、红肉/加工肉类、钠摄入

研究统计了居民对每一类食物的摄入情况,并按照健康程度在0~10之间进行打分,再按比例转换为百分制,得出0~100的“健康饮食指数”。

结果显示,虽然健康项评分在逐渐增加,但饮食质量的整体改善却被不健康项的稳定或增加所抵消。因此,2018年,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健康饮食指数的平均得分为40.3,只比1990年增加了1.5分。

从上升幅度来看,我国位列第四,增加了4.3分。

范志红表示,我国饮食质量的提高主要归功于膳食结构的改善,钠摄入量在减少。

具体表现为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减少、蛋白质与脂肪供能比提高,即豆类、豆制品、奶类、畜禽肉类、海产品的消费量逐渐增加。

金晖表示,我国饮食质量的提升与国家重视居民膳食营养有很大关系。

早在1995年,国家就设立“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旨在改善公众营养状况;“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更是将营养融入所有健康政策,提高国民营养健康水平。

5个问题影响全球饮食质量

除了总体质量外,研究结合年龄、性别、城市化程度等因素,进一步揭示了全球饮食的特征:

5岁及以下婴幼儿健康饮食指数的分数较高;老年人比年轻人更热衷健康饮食;女性更可能比男性吃得健康。

专家表示,研究结果可侧面反映出影响饮食质量的几个问题。

01

红肉/加工肉、盐等亟需限制

研究显示,红肉/加工肉、含糖饮料和钠摄入的评分进一步降低,全谷物、多不饱和脂肪酸、海产品(欧米伽3脂肪酸)保持稳定。

也就是说,不健康的红肉、糖、盐过量摄入的问题仍在加重。

此前《柳叶刀》上发布的“全球饮食调查”就指出,在15种饮食风险因素造成的死亡中,全谷物摄入不足排第二,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不足排第五。

02

婴幼儿饮食警惕钠摄入过多

研究中,与成人相比,儿童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得分更高,而钠摄入量得分较低。

母乳、奶酪、鸡蛋等是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来源,婴幼儿往往摄入充足,但钠的摄入量需重点关注;儿童饮食中的钠有不少来自“没咸味的零食”。

上一篇: 直播预告|明天14:00—15:00认识...

下一篇: 作息有规律,老人更快乐!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