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古代战争频发,城池久攻不下为啥不选择绕行?这点很关键
时间:2019-11-03 14:13:0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通常我们在看有战争题材的古装剧时,都会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将领率大批军马对着一个城池进攻,尽管久攻不下,在城池周围同城池中的敌人斡旋数月也要发誓将其城池拿下,否则按照军令状出自,到时提头来见。为此,许多人都会认为古人对打仗这件事十分有耐心,并且对自己也相当狠,动不动就立军令状提头来见。
而之所以会对一个久攻不下的城池斡旋数月就是怕食言,到时候按照军法处置,或者是碍于情面下不来台,但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即便是立下军令状,没有完成任务,作为一个明君也必然不会给自己将领太大的惩罚,不但如此还会安慰其将领,这其实就是作为人上人的一种御人之术,毕竟如果这样下去的话,以后谁还敢奔赴战场立军令状。
这个时候便有人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古代攻打城池多数情况下是对外进行侵略,那么在攻不下这座城池的情况下为何不绕过这座城池,攻打下一个目标呢?这个时候,可能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在二战时,德国开始展开侵略战争,几乎是横扫欧洲大陆。然而在遇到瑞士这个国家的时候,由于遭到瑞士的极力抗衡,德军没招只能绕过瑞士攻打下一个国家。为此,便会有人觉得难道在那个年代人们就不懂得变通吗?
其实,并不是古人不懂得变通,是那个时候的古人太过聪明了,许多时候想得比较多才会出现这种现象。当然,客观来说在实战中多个心眼还是比较重要的。对此,专家表示:古人之所以不用二战时期德国的做法是因为其有所顾虑。
首先,在古代由于条件有限想要行军打仗就必须准备足够多的粮食,不同我们现在,想要补给报个经纬度就可以按照你给的位置进行准确投放。也就是说,当时行军准备的粮草只够攻打一座城池所需要的。如果一旦绕过这座城池,可能离下座城池又是数百里,如此下来士兵疲惫不堪粮草短缺,还没发起攻击士兵便各个面黄肌瘦,遇到这种情况,还没打就会饿死。
其次,如果两座城池相隔并不是太远,一旦绕过一座城池,向另一座城池进攻,便会导致军队腹背受敌,毕竟即便是不相干的两座城池遇到同样的敌人必然会齐心协力共同抵抗。而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可谓是相当的多。